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,一部超级英雄的衍生电影竟然收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。DC影业出品的反英雄电影《小丑》。
本片展映后,国外评分网站IMDB高达9.7分,烂番茄88%的新鲜度,豆瓣评分高达9.2分,大量好评笼罩了这部作品。
除此之外,它更是第一部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漫改电影。近年的漫改电影都是以娱乐化为主,大家乐于去影院轻松一刻。但要说内容有多么深刻似乎也提不上。多数观众只是把看电影当做消遣的方式。
当英雄们在为搞笑而服务时,《小丑》出现了。格格不入的严肃性表达让大家再一次对于漫画人物有了新的认识。之前诺兰的《蝙蝠侠》,扎克·施耐德的《守望者》也在此列。小丑原本作为蝙蝠侠的死敌而被人所知,它诞生于1940年。当时的《蝙蝠侠》漫画作者杰瑞·罗宾逊想创造一个可以匹敌蝙蝠侠的超级恶棍形象。他的注脚应该是:一个恶魔般的邪恶而同时滑稽的小人。
漫画中的小丑设计之初最重要的灵感来源有两个。一是小丑Joker的名字,这来自扑克牌中的“鬼”牌。
扑克牌也成了日后小丑的标志之一。每当犯下罪案时,现场就留下一张名为“Joker”的纸牌。二是小丑的形象,除了参考现实中马戏团小丑的滑稽扮相。
《笑面人》那经典的咧嘴狂笑则借鉴了1928年的电影《笑面人》中的格温普兰。内里癫狂,外表绅士是小丑最为明显的特点。惨白的皮肤,血一般的嘴唇,紫色燕尾服与一头绿发则成了他的形象标志。虽然1940年就有了小丑的角色,但他的背景故事却在1988年才得到补充。
在小丑的故事里藏着一个悲剧,1988年的漫画《蝙蝠侠:致命玩笑》中详细描写了他的诞生过程。无恶不作的反派原本也只是个迫于生计的普通人。小丑早先是名失业下岗的喜剧演员,家中妻子刚刚怀孕。
未黑化前的小丑他苦恼着自己没有收入来源减轻家庭负担,连最爱的喜剧事业也得不到别人认可。一筹莫展之际,两个黑衣人找上了门。他们想要去某个化学工厂偷东西,赚上一大笔钱。而小丑曾在工厂工作过,了解其中的情况,双方只要合作就能共同发家致富了。但结局却是悲剧,不仅自己不幸坠入化学池中,妻子也因为意外去世。
在双重打击下,一个极端主义的超级反派就此诞生。小丑的形象正因为有别于其他不堪一击的反面人物,才给蝙蝠侠带来了严重的威胁。狠辣的手段和癫狂的想法成了他的立身之本。各大漫画反派的投票榜单上,小丑也是常年位居第一。
三版蝙蝠侠与小丑同框而随着影视作品的改编,将漫画人物搬上舞台,让小丑的邪恶形象更加深入人心。真人电影截止到现在,已有6个版本各异的小丑。最早的是1966年《蝙蝠侠》剧集里,恺撒·罗摩洛扮演的小丑。
故事背景就是蝙蝠侠与助手罗宾在哥谭市打击罪犯,正反鲜明,像是一部样板戏。因为是针对青少年播放,不仅去除了原有漫画中的暗黑部分,甚至还有“做作业、吃蔬菜”等儿童教育小贴士穿插其中。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,小丑本人的塑造自然也就显得不够生动,与普通的反面人物无二。这版小丑也渐渐被人淡忘,成为了历史。第二版是1989年蒂姆·波顿导演的电影《蝙蝠侠》,奥斯卡影帝杰克·尼科尔森出演小丑。
本片的主创阵容堪称豪华,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好莱坞的一线明星。故事方面基本延续了漫画中蝙蝠侠与小丑的宿命对决。凭借这部作品才真正让DC的头牌英雄和反派广为人知,4.11亿美元的总票房位列当年的总榜第二。杰克·尼科尔森将那个病态式张狂的小丑给演活了。尤其是片中站在游行车辆的顶端撒钱的场景,令人印象深刻。
电影唯一的局限性也只有对于超级英雄还停留在传统的善恶模式,放大了好坏的界限。但在30年前,这已经是部相当不错的商业电影了。之后,小丑一角随着老版《蝙蝠侠》系列的烂尾收场而沉寂多年。直到2005年克里斯托弗·诺兰重启了该系列。“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”成为了漫改电影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。其中,2008年的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评价最高。因为片中的小丑成了最亮眼的影史经典反派。
希斯·莱杰对于小丑的诠释至今仍是许多影迷心中的最佳。这版小丑的故事依旧有着悲剧性,但多了许多细节。脸上的疤痕,父亲与妻子的故事。真真假假的话语掩盖不住他思想上的癫狂。少有反派能将英雄玩弄于鼓掌,小丑没有蝙蝠侠的道德约束,却有着不输对手的头脑。
没有目的,纯粹玩乐,混乱无序的社会才是他想看到的。在诺兰塑造的故事中,希斯·莱杰扮演的小丑是个挑战一切规则制度的疯子。他把哥谭市的光明骑士变成了“双面人”哈维·邓特;他让蝙蝠侠陷于救人的两难困境;他让普通人在游轮上自相残杀。
这版小丑本身的精神内核也是最接近原著所想要表达的。沉浸于考验人性,放大了恶的一面。
之后在《自杀小队》中,杰瑞德·莱托扮演的小丑只有造型上的惊艳,却少了令人沉思的部分。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《小丑》延续人物的悲剧性,并细细探讨了当代小丑是如何诞生的。杰昆·菲尼克斯版的小丑能够得到影评人们的一致认可,与其本身对角色的深度沉浸密不可分。仅从几支预告片中的镜头就可以看出他的表现。
首先是骨瘦如柴的身形,为了演出小丑的病态,他减重52磅。其次是小丑的笑,条件反射式的用笑回应一切。
尤其在强颜欢笑过后,脸上掩不住的悲伤情绪。30年前制造小丑,需要把他推进化学池,30年后制造小丑,只需把他推进社会中。当被现实彻底击溃后,小丑戴上了自己的面具,与世界同流合污。
可以说这是椒叔目前最期待的作品。滑稽的恶魔将如何被重新解读,我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一探究竟。《小丑》已经定档于10月在海外上映。至于国内的观众,我们还是网盘见吧。